汽車的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設計,當然這些設計不是空穴來風都有它的實際的原因,不知道作為車主你有沒有發現汽車的前剎車片總比后剎車片大?這是什么原因呢?
當汽車開動時,車身的重力就開始產生變化而發生轉移了。在坐車時會感覺有推背感,減速時身體會向前沖,轉向時身體會向反方向擺動。其實可以比較簡單的理解,起步時,重力因車輛向前突然運動而向后轉移,由原來的60:40轉變成50:50,或者較高(視乎車輛起步的加速度)。當車輛剎車時,同樣因為車輛的慣性,使重力向前轉移,由原來的60:40變成70:30或者較高(不計剎速度)。
當汽車行剎車的時候,由車輪和地面摩擦提供的阻力,這時汽車所表現出來是所謂的“點頭”現象,這也說明前輪對于地面的正壓力是大于后輪的,這就是說前盤要比后盤大,剎車片越大獲得的剎車力也越大。當汽車剎車時前輪可以獲得較大剎車力,原因是由于前輪上對地面的正壓力較大所導致。因此在設計時就把前輪的剎車片設計得較大,以利用這個特性。
還有車輛大部分時間是向前行駛的,所以剎車時大部分時候的重力轉移是由后至前的,這就決定了車輛的前輪剎車系統要比后輪大,這樣才能使車輛在需要制動的時候能把車輛停下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:
http://vipaa7.com